宋庠

宋庠(xiáng)(996年—1066年),初名郊,字伯庠,入仕后改名庠,更字公序。北宋文学家,工部尚书宋祁之兄。祖籍安州安陆,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。 天圣二年(1024年),宋庠状元及第,成为“连中三元”(乡试、会试、殿试均第一)之人。官至兵部侍郎、同平章事,以司空、郑国公致仕。治平三年(1066年),宋庠去世,年七十一。追赠太尉兼侍中,谥号“元献”(一作元宪),英宗亲题其碑首为“忠规德范之碑”。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,时称“二宋”。诗多秾丽之作,著有《宋元宪集》、《国语补音》等。 宋庠的诗文(498篇)

丽康遗壤亘荒途,白水烟消拱木枯。

陌上停骖聊借问,帝乡今有旧亲无。

()

憭慄霜华六幕空,丹萸成佩菊芬丛。

香浮彭泽仙巾酒,影落龙山宴帽风。

()

郎署新闻一进阶,汉家临遣重州台。

人持泽节龙形出,路建风旟隼翼开。

()

景淑能藏媚,情多不顿开。

初疑香色老,终伴采烟来。

()

久玷畴咨地,新蒙策免恩。

往非堪咋舌,来宠梦惊魂。

()

雨毕天高卷断虹,郊原无物不秋丰,

禾麻自称霜前熟,梨棗偏依日处红。

()